查看原文
其他

何阳 2018-05-2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把握金融与科技的融合机遇,战略布局金融科技领域,专门成立了金融科技团队,旨在发挥金融行业与科技领域间的桥梁作用,支撑金融科技双向跨领域的监管政策制定和行业研究。本文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金融科技研究专家何阳,对央行降准与金融科技应用进行了独家解读。


4月17日晚间,央行网站发布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8年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同日,上述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


降准实际带来约4000亿流动性资金

根据央行提供的数据,以2018年一季度末数据估算,降准可能释放的资金约13000亿元,操作当日偿还MLF约9000亿元,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大部分增量资金释放给城商行和非县域农商行。央行方面表示,置换MLF使商业银行付息成本有所减少,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增量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

央行明确提出,将要求相关金融机构把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重点针对我国小微企业当前仍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4000亿元增量资金,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从而适当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改善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上述要求将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


央妈降准“初心”仍面临现实挑战

定向释放4000亿资金,专门强调用于小微企业贷款,央行贯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要求,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一片初心,可谓“用心良苦”。然而,对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流动性支持只是一方面,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下,制约金融机构给小微企业贷款积极性的核心问题仍是风险和成本两大关键要素:


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导致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持谨慎态度,“不求有功  但求无过”的出发点,让很多资质良好的小微企业也难以得到融资支持。二是由于小微企业一般单笔贷款额度小、贷款频率高,金融机构开展小微企业信贷活动的管理成本明显增加,导致针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收益率底、相对成本高。


金融科技能让“钱”去到该去的地方

有了流动性资金支持,而且成为了央行明确的监管政策考核要求,金融机构增强小微企业贷款支持的基础动力具备了,而面对风险与成本的现实问题,就需要金融科技来做一把“东风”,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充足的能力,强化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支持。


例如,一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核心依托的智能风控能力,让金融机构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小微企业尝贷能力,让更多资质良好的小微企业得到贷款支持。同时,智能风控还能显著降低传统风控分析的人力成本,提升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收益率。二是同样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实现的智能客服能力,将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的人工服务成本,增强金融机构给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的积极性。三是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通过分布式账本技术、加密账本结构技术、智能合约技术等,解决传统供应链金融信息不对称、信用无法传递等问题,让小微企业能够通过更低成本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来得到融资支持。


监管科技应用是实现初心的更好保障

要让央行降准的“初心”实现,除了提升金融机构给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的积极性和服务能力之外,以央行为核心的监管机构,对于资金流向的监督把控、对于贷款风险的严格监管也是必不可少,甚至更为重要的基础保障。此时,改变传统的事先审查和事后复核模式,利用监管科技实现对金融机构资金流向和贷款风险的实时动态监控和穿透式核查显得尤为必要。


例如,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监管领域的应用,一方面强化对于分散性、多业务资金流向的统一化和穿透式监管,解决传统监管手段在分散信息获取、业务动态跟踪等方面的瓶颈。另一方面,对金融机构特别是金融集团的关联方之间的资金往来进行穿透核查,防止不正当交易、利益输送、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行为,实现对贷款风险的有效把控。


作者简介

何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工程师,金融科技团队研究领域负责人。曾参与央行、银保会、工信部和网信办等多个金融科技政策支撑研究课题,牵头与中国银行业协会、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多个金融科技合作项目,主导《中国金融科技产业生态研究》、《中国金融科技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与应用场景研究》、《区块链在金融领域应用》等多个金融科技研究报告的撰写。

联系方式:heyang@caict.ac.cn



校  审 | 陈  力、 陆  廷

编  辑 | 凌  霄


推荐阅读

何宝宏:大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典型应用研究报告 | PPT

韩涵:区块链金融应用当回归金融本质(附PPT下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